管仲鲍叔齐桓公发言稿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发言稿的机会越来越多,发言稿可以起到整理演讲者的思路、提示演讲的内容、限定演讲的速度的作用。如何写一份恰当的发言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管仲鲍叔齐桓公发言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管仲鲍叔齐桓公发言稿1同学们:
大家好!
面对齐桓公、管仲和鲍叔这三人,若问我对哪个人感触最深?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鲍叔。今天的读书会,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鲍叔牙的理解和认识,以期我们大家都能够以鲍叔之智,成人事之功。
诚然,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像齐桓公这样心怀天下、知人善任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如果缺少了桓公,齐国不会拥有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辉煌;如果没有像管仲这样才华出众、谋略过人的谋臣倾心辅佐,齐国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国富兵强。圣人孔子亦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但是我更赞同太史公司马迁的洞察:“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我以为,在齐国神话的创造过程中,鲍叔牙的功劳应居第一。
首先,我认为鲍叔的识人之明是齐国振兴的基础,因为他凭借一双慧眼,为齐国提供了强盛的硬件——人才。鲍叔向齐桓公成功举荐管仲,为齐国强国大厦奠定了稳固的基石。是的,无论哪朝哪代,人才强国战略都是强国的第一战略。回望历史,秦孝公有了商鞅,秦国便从此走上了一统天下的强国之路;唐玄宗有了姚崇宋璟,唐朝便造就了开元盛世的辉煌。而鲍叔识贤、举贤、让贤的故事,更是让人佩服——他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业。
其次,鲍叔的容人之量和助人之善也历来为人称道。以国家利益为上的高境界大格局,是管仲赢得后人称赞的最主要原因。《史记》中记载:管子贫困时,曾经与鲍叔做生意,分红的时候他总是给自己分得多,鲍叔却不认为他贪财而体谅他家里贫穷;后来管仲为鲍叔找工作却让鲍叔境况更加窘迫,鲍叔竟无半句怨言,反而安慰管仲说这是因为时机不利;鲍叔屡次被好友管仲连累,他亦无怨无悔——这是度量,亦为善良。试想,如果鲍叔没有“成己达人”的度量和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哪里还有什么管鲍之交的美谈?
是的,贤者互帮,小人互撕。反观历史,春秋战国时期有三对师兄弟,对时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的关系与命运也截然不同。他们是春秋时期的孙膑与庞涓,战国时期的苏秦和张仪、李斯与韩非。三对师兄弟,格局相异,命运不同:庞涓与李斯嫉妒兄弟才能,陷害兄弟,最终都没有得到好下场,他们让自己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真是令人扼腕唏嘘;而苏秦张仪兄弟,二人相互鼓励,相互扶持,共同干出了一番大事业,真是值得我们后人借鉴!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天,万物互联强者互帮的意义更为凸显。去年9月,华为正式推出自主研发的鸿蒙OS系统,一时间引发热议。很多人都将鸿蒙的横空出世,视作华为打破安卓垄断地位的一次竞争。更有人大胆预言:“鸿蒙或成安卓的终结者。”任正非却在随后的采访中公开表示:“我们将来不仅不会替代安卓,还要支持安卓的发展。”一句话格局尽显。
“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新时代,岁月沧桑,风头正劲,我们年轻一代,要做鲍叔牙任正非式的智慧贤者,帮助他人,成就人事。如此,“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
管仲鲍叔齐桓公发言稿2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今天的读书会上,我们一起品读了齐桓公与管仲、鲍叔的故事,大家都颇有感触。有的同学喜欢不计前嫌、胸怀博大的齐桓公,也有的同学敬佩甘居人后、顾全大局的鲍叔,但于我而言,我更加欣赏能够顺应时局变化,抓住机遇,最终脱颖而出的管仲。
《鬼谷子》中曾说圣人懂得“守司其门户”,意思是说大智慧的人懂得顺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能够遵循天下的兴亡之道。在公子纠与公子小白继位之争中,管仲“站错了队”,公子小白巧妙装死,躲过了追杀,率先回到齐国,成为齐桓公。管仲非但没有被处死,反而在鲍叔的推荐下,成为了齐国的宰相。齐桓公和鲍叔给了管仲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管仲也牢牢抓住了这个机会,从此他尽心辅佐齐桓公,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结果齐国大治,国力大增,助推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管仲能够与齐桓公冰释前嫌,除了被齐桓公的谦卑和贤明打动外,更是因为在继位之争中失败后,管仲彻底认清了时局,找到了明君,便以极快的速度使自己融入这个发展的大趋势,才可成就这样一番大事业。
俗话说:“时势造就英雄”,这句话颇有道理,只有那些看透了时代演变的规律,看清楚了时势发展的走向的人,才能先人一步抓住机遇,让自己脱颖而出。但是,仅凭借顺应时代,有时会在潮流中“站不稳”,从这个意义上说,还需要我们自身拥有过人的能力。管仲不也正是因为卓越的政治才能和眼光,才被鲍叔举荐,被齐桓公任用的吗?
然而,在时代的浪潮中,做到紧跟时代步伐,做“弄潮儿”,并非易事。
要想看到潮流变化,必须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古代圣贤告诫我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拥有像大海一样吞吐江河的胸怀,尊重每一个有想法的声音,捕捉每一个无限可能的浪花,才能认清大势所趋,不被狭窄的缝隙遮蔽长远的眼光。
要想不被时代落下,必须要有不断提升的能力。近年来,西方国家加大了对前沿科技的垄断,打压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中国华为凭借超前的战略思想和雄厚的科研力量,自力更生,在发展的洪流中站稳了脚跟。一个国家也只有拥有更多像华为这样专注于技术、专注于强化自身能力的企业,才能不被淘汰。
读书会上,管仲让我们看到了他顺应时局变化的大智慧,通过这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希望同学们都能够以一个强大的自己,融入时代发展的潮流!
谢谢大家。
管仲鲍叔齐桓公发言稿3诸位师友: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慧眼识才,心怀河山》。
世人皆赞齐恒公格局高远,胸怀宽广,赞管仲尽忠职守,忠于天下,对此二人,我亦心怀敬意,可若是论谁给我带来最深的震撼,我还是首选鲍叔,正是他的慧眼识才,心系社稷,助推齐恒公成就霸业,可谓“真贤士”哉!
鲍叔的慧眼识才,首先体现在他对“已谋私利”还是“甘居人后”的选择上。同学们,管鲍分金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管仲曾多取财物,遇战而怯,谋事多不成,幽囚受辱而不以死明志,从个人私德而言,管仲的人品颇令人质疑。但鲍叔牙对管仲的”知”超越世俗之见。他见识高远,识人卓越,能不汲汲于小节而看到管仲的治国大才,在齐恒公即位时甘居于人之下,举荐管仲为相,最终在‘春秋五霸的权力角逐赛下,让齐恒公扮演了成功的角色,让管仲成为了成功的辅佐者,自己却只是默默无闻的“贤内助”。
鲍叔的慧眼识才,还体现在他对统治者齐恒公的”知”上。当年公子小白险些被管仲之剑射中,装死才逃过这一劫。按道理,夺命之仇不共戴天, ……此处隐藏2484个字……学习法律,又怎有那一代文学巨匠。因此,唯才是用之于国家,是对人才之挽留,对人才之充分利用,而对于我们每一位同学,齐桓公的唯才是用更告诉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闪闪发光的优点,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可替代的先天优势,对于我们自己,我们更要做到广义上的唯才是举,发现自己的才,用好自己的才,不负自己的才,珍惜韶华,砥砺前行,方可对得起自己的“才华”二字。
昔曹操有文曰:“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今我们亦应有:“唯才是举,吾知而善之。”唯才是举之于国家与我们个人的现实意义,大概便在于此吧,唯有抓住了人才,国家方可强大,唯有了解并发扬自己的才,人生的宏图方可展现,唯才是举,举的不仅仅是人才,更是我们自己的才。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管仲鲍叔齐桓公发言稿7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齐桓公、管仲与鲍叔的故事肯定让我们每个人都感触良多。三者的品质都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而我对其中鲍叔的感触最深。他不仅心胸宽广,知人善任,更重要的是他一直心系国家,实为古今罕有之良臣矣。
齐桓公心胸宽广。管仲带兵阻击他,射中了他的衣带钩,险些杀死他,而在鲍叔给他提供建议后,他不仅没有报复管仲,反而不计前嫌重用管仲,是贤明之君。但鲍叔心胸之广丝毫不在其下。鲍叔辅佐的公子小白与管仲辅佐的公子纠争夺王位,公子小白取胜成为齐桓公后,鲍叔竟全力向他举荐身为敌方之臣的管仲,丝毫不记当年战场纠纷。不仅如此,他甚至甘居管仲之下。自古以来,举荐他人者多有,甘居人下者少有,甘居于自己举荐的人之下者,除鲍叔外怕是没有几人。足见鲍叔心胸之宽广,绝非常人之可比。
管仲受命后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他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但鲍叔的才能其实也不容忽视。鲍叔与管仲不同,管仲强于治国之能,而鲍叔则长于识人之能。鲍叔的才能虽然不及管仲,但是他辅佐的公子小白却战胜了管仲辅佐的公子纠,足以说明他的识人能力强于管仲。随后齐桓公即位,他又慧眼识管仲,向齐桓公举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鲍叔堪称一名伯乐。管仲是幸运的。齐桓公若没有管仲,便不可能成就一番霸业,而管仲没有鲍叔,才能从何处施展?恐怕也只能怀才不遇郁郁终生了吧。所以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鲍叔更心系国家。难道鲍叔自己不想当一名丞相吗?凭他的才华是完全可以胜任丞相的。但是他举荐了管仲,将丞相之位拱手让人。这种做法完全是为国家考虑,不计较自己的个人利益。他知道管仲可以帮齐桓公称霸而自己不行,于是毫不犹豫地推举管仲。鲍叔舍己为公,一切以国家发展为重,这种舍小我为大我的行为,不正是我们应当学习的吗?在他的辅助下,管仲得以尽情施展才能,齐桓公得以称霸天下,他们的故事传为佳话,永垂不朽。
同学们,新时代的中国,越来越需要管仲和鲍叔这样的人才和齐桓公这样的领导者,希望各位同学能够以史为鉴,奋发向上,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管仲鲍叔齐桓公发言稿8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孔子曰:“益者有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这句话的意思是有益的朋友有三种:一是正直的朋友,二是诚信的朋友,三是见多识广的朋友。管仲的好朋友鲍叔,就是这样一个有益的朋友,既正直又诚信,还见多识广。
人生的道路必定有许多坎坎坷坷,当你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朋友,就会不顾一切的帮助你。
在管仲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管仲总是要多一些,可是鲍叔并不认为管仲贪心,因为他知道广管仲家中非常贫穷,管仲曾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并不认为管仲不成器,因为鲍叔他知道是管仲没遇上好时机,管仲曾经多次打仗,却多次逃跑,而鲍叔并不认为他很胆小,因为鲍叔知道管仲家里有老母亲需要赡养。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鲍叔对管仲是多么的了解,正如管仲说过的一句话:“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有一颗正直无私的心灵,他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自己却心甘情愿做了管仲的下属,全力辅佐管仲。同学们,请大家仔细想一想,假如鲍叔有私心,没有举荐管仲,那么管仲空有一肚子才华,也没有施展的空间,也不能为齐桓公创下霸王之业。
有益的朋友,就像一阵夏日的风,可以为你带来清凉;有益的朋友,就像一根小小的火柴棒,默默无闻地为我们照亮前进的方向;有益的朋友,就像一棵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有益的朋友,就像一把摇椅,在你疲惫时,慢慢带你进入梦乡
今天,我们有幸同在一个班学习成长,我们要学习古人,珍惜同窗之谊,珍惜懂你的那个人。热情鼓励是友谊,诚恳批评也是友谊。让我们好好珍惜这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管仲鲍叔齐桓公发言稿9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在今天的读书会上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桓公不计前嫌,任人唯贤,终成大业;管仲有勇有谋,尽其所能,流芳千古。君臣一贤一能,成为历史上少有的佳话。而我认为,成就这一切,鲍叔知人善谏,更是功不可没。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诚哉斯言,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如管仲一般有着真才实干本事的人才并不少见,而让“千里马”各尽所能,施展才干,还需有鲍叔般识见才华的本领。
识见管仲之才,是鲍叔的睿智,但他的智慧,显然不止于此。桓公即位,正是鲍叔多年尽心辅佐终将得到最好回报的时刻,可他甘居管仲之下,将本应属于自己的荣耀拱手让人。这样的行为可笑吗?非也。鲍叔目光长远,并不贪图狭隘的个人私利。若是当时他独占辅佐桓公之利,或许得意一时,却终会因自我能力的不足而贻笑千古。承认自己的不足,肯定他人的价值,是对他人的公正,更是对自己的尊重。鲍叔深知,成就他人的同时,他更成就了自己。
于个人而言,鲍叔做到了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辅佐公子小白时,尽心尽力,发挥了个人价值;桓公即位后,他深知自己能力的局限,力荐他人的同时,再次将个人的价值发挥至极。知人,是对他人能力的深刻洞察,更是对自我能力的准确评估。于国家而言,鲍叔之举实乃齐国之幸。有鲍叔之才,而居管仲之下,齐国之内患,可以无忧矣。鲍叔一退,退出了自我的大度,更为国家的胜利奠基。于是九合诸侯,成就霸业,自是不在话下。由国家利益观之,鲍叔格局之大更是令人敬佩。
当今时代“人才争夺战”长期火热,华为公司甚至为应届毕业生开出百万年薪,人们对于人才的渴望由此可见。而这,便更加突显出知人善谏和格局之重要。若一味顾及个人私利,有利益之时,以自我为中心,不仅是对他人的不公,更是对自己和群体的不负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在选贤之时,有识人的本领,将合适的人才置于合适的位置;荐人之时,有无关个人私利的格局,用高于自身利益的眼光客观推荐。这是时代对于新青年的更高要求,更是作为新青年一代应该担负起的时代重责。
作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青年一代更要有知人善谏之本领,荐人唯贤之格局,方可在科技群英荟萃的今天,最大化地发挥出个人利益,在未来的浩瀚星空中发出自己闪耀的光芒!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