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高一作文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年味高一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年味高一作文1“爆竹声中一岁除”,又是一年春天到来,街上万人空巷,家家户户都回老家过年了,我们家也不例外。
一回到老家,我们就立刻开始了大扫除。一桶桶水洒在院子里,挥起扫把扫尘埃,用拖把拖洗楼梯,年味就不知不觉地漫延在房子里。劳动后出了一身汗,空气里全是咸味。啊,年味是咸的!
晚上到楼顶看星星,发觉这里的星空无边无际,根本分辨不出哪个是北极星,哪些形成小熊座。远处,已有人家开始燃放烟花,却很稀疏,根本打不破,夜空的静谧,但又隐约显露出些许年味来,就像含羞的女子一般。这时的年味,却又变得淡淡地了。
年三十晚上吃团圆饭,即使饭是平常的,却也能吃出不一样的味儿来。每个人的脸上都能或多或少地看出观喜,家家户户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喝一碗肉,真甜!年味是甜的。
这一天,真可谓是百“花”齐放。这一家的烟花还没放完呢,那一家的烟花又开始放了。无论哪一家的门口都挂着灯笼,贴着对联,“福”字比比皆是,随处可见。人们燃放的烟花震耳欲聋,把天空渲染得五颜六色。啊!年味是五色的!
看完烟花后,我看了看表,啊,差不多八点了,春晚要开始播放了。我看春晚连续看了好几年,年三十晚看春晚已成为我的习惯。春晚里的一个小品《回家》深深地打动了我,小品中的父亲为了不因一个纽扣引起思乡愁,他自己乃至全家穿的衣服都不带扣子。这让我感同身受,无论我离家多远都不会忘记故乡。这时,思乡愁又使年味变得苦涩。
大年初一早上放鞭炮,鞭炮“轰轰轰”地一个一个炸裂开来,丛中闪出黄色的火光来,却又转瞬即逝。鞭炮燃放后,整个天空都变得灰蒙蒙的,鞭炮产生的灰久久不散,直冲云霄。我整个人站在“雾”里,像来到了仙境。正当我想感受一下“雾”中清新的空气时,“雾”调皮地钻入我的鼻子,呛得我不断咳嗽。年味又变成辣的了。
初四回家,爷爷和亲戚们依依不舍地送别,每个人的脸上都显露出离别的悲伤。“别君去兮何时还?”这时的年味又变得酸酸的了。
啊,年味的滋味无穷无尽,简直说不完啊!同学们,你们心中的年味是怎样的?
年味高一作文2驰隙流年,恍若一瞬星霜换。
在这十八年的时光罅隙中,不变的是那一轮团?月,不变的是点点繁星,门前的老树似乎也还是原来的模样。然而,高楼拔地而起,鞭炮销声匿迹,在这个盛大的春节里,似乎觉得年味如东逝水般一去不返了。
自我记事以来,“春节”便是家里最隆重的盛典。对联,是不能马虎的,腊鱼腊肉,是一定要吃的,看春晚,是必不可少的,还有那起起伏伏的烟火声,我们也必定是其中一份。外面冷风呼呼,屋内的人们围坐一团,嗑瓜子,聊天,打麻将,是最为常见的过年。那热烈的红色,喧闹的鞭炮声,也为这钢筋水泥的城市添上一抹“红红火火恍恍惚惚”的温情。
那时的年味儿,是热闹,是温情。毕竟年,本来就是阖家团圆,去旧迎新的大喜日子。或许年本就不是一顿大餐,一副对联,几个红字,而是“家”。年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也正因为如此,才有外地工人不枉劳时费力也要回家过年。
而如今,似乎有什么东西变了味。多种新兴媒体的出现,人们似乎不再拘泥过年就要全家一起的传统,远程视频聊天,少了一抹热切。走在小区里,也看不出过年的痕迹,而过年专享的美食,也失去了他的“特权”,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唯有空荡荡大街道,才提醒着我,大家都放假了。
或许再也不会有哪个节日像春节一样让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停下手头的工作,再繁华的街道也失了生机。也请朋好友一起,便是年味了吧。
在未来,春晚的收视率可能继续走低。大家需要的,只是一个不用烦心工作,安安静静聚在一起的机会罢了。不需爆竹声中一岁除,只需安安静静细水长流,不需腊鱼腊肉迎新年,只需平平淡淡才是真。你可能会质疑那怎么能算过年。的确,喜庆,热闹才是过年的主旋律,然而,家庭,归属感才是过年的核心。
那么,年味儿真的如我开头所说般消失殆尽了吗?
不。有家的地方,就有年。家的味道,就是最醇厚的年味。
年味高一作文3一大早,天刚蒙蒙亮,我就躺在床上,流着口水和周公约会。一串响亮的鞭炮打破了村庄的寂静,拉开了新年的序幕。不一会儿,鞭炮声越来越密集,越来越大,我终于被吵醒,擦了擦口水,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迎接新年。向窗外望去,地上的积雪覆盖着火红的鞭炮碎屑,就像春天大地上鲜红的詹妮弗,让这个冬天明亮而清新。也许这就是新年特有的“新年味道”。
一直以为自己去过一次北方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新年。别的不说,光这种颜色就比其他地方正宗。我不知道上帝是否想看北方的风景。在东北,新年前通常会下几次雪。于是除夕之夜,大雪覆盖了整个大地和屋顶。所以不像其他地方的噪音,北方过年的底色绝对是纯白的。这时不知道哪一个开始了,全村的人都开始穿红色的,红灯笼,亮晶晶的小灯笼,火红的春联,映着白雪。不知道北方人有没有学过服装设计,怎么知道红色和白色是最流行的组合,怎么能让地球变得那么美丽多彩?
这个北方年的味道是最简单最实惠的菜,——杀猪菜。每到过年,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杀猪,家里不养猪的,或者家里条件不好的,买几尺猪肉。这个国家养的猪的肉特别香。妈妈切下一块肥肉而不是瘦肉,放在锅里和酸菜一起炖。香味弥漫了整个厨房。这时候,在院子里撒野撒野的希瑟家的孩子,冷了就会回屋找妈妈要一碗酸菜汤,几口就喝了,也不管热不热。热身一会儿,他们又会在外面放鞭炮。这道杀猪菜成了北方孩子最关心的问题。
我觉得这次北方的年夜饭最值得注意的是酒。这个北方人是最豪爽最幸福的酒友。无论是最初的一公斤松白,还是后来瓶装的谷峰和稻香村,北方人都可以畅饮。喝着热腾腾的白酒,吃着精致的饺子,年夜饭会有一种新年的味道,会像北方人的过年。
我是东北人。我从出生到现在已经在北方生活了17年。家乡的岁月充满了味道,让我心潮澎湃。我相信无论我在哪里,无论春运高峰有多可怕,我都会在——回家过年。
年味高一作文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宋代作家王安石写的古诗,可以说明春节的习俗在宋代就有了,那么,时隔近千年的今日,春节的习俗会变吗?年味,会变吗?
在“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节,是我们13个家人的团聚之日。为什么要以噼里啪啦的鞭炮做一年的开头呢?传说,有一种作恶多端的怪兽,叫“年”,人们为了赶走它,就以放鞭炮的形式来驱赶它。现在放鞭炮是用来迎接家人,甚至成了儿童的娱乐……年味,变了一些。
过年 ……此处隐藏6419个字……最有感触的是爷爷。过去的那一年,爷爷生病了,以前的他每天都会早起出门晨跑,自从那次病倒,也袭走了一些原本的活力和光彩。现在的他脸上布满了沟壑和皱纹,常坐在椅子上用只剩两张皮的嘴唇持续地一张一合,和身边的人说起“从前”。他的声音有些许微弱,幽幽的,嘶哑的,谈起的陈年旧事中夹杂了不少感叹,他总对我表现出一种异样的热情,让我上前,伸出枯干的手掌摩挲我的脑袋,他看我的眼神是浑浊的,但是有光甚至夹杂着一丝羡慕。我知道,他眼中的光是对孩子未来的期待和想起陈年回忆时的美好和幸福,而羡慕是自己老了,哪怕心有余也力不足了。所以说,年味中还夹杂着惆怅与感伤。
在如今脑海的定义里,或许这就是年味了。
年味高一作文13这是我18岁后的第一年,记忆用灯光装饰。亲情的温暖可能正在慢慢消退。出于环保和节约资源的原因,重庆在20xx年庆祝。没有过去的装饰和刺激。即使是除夕夜,整条街都有点红。今年的信仰少女可能结婚了,羞于再出来见人。我非常希望她不会永远躲着,希望有一天她再也见不到我们。那一天会很热闹,光晕和色彩整天充斥重庆。街道和小巷将会挤满庆祝新年的人。为了一年忙碌的生活,为了期待新的一年的庆祝场景。我们都会站在除夕夜的空地上,在夜市里(估计除夕夜不会有夜市,毕竟是团聚的日子)。我们会闭着眼睛,展望未来,快乐的明天。谢谢你的昨天。许个新年愿望。我想它一定充满了爱和光明。
但是我觉得新年的味道不仅如此,我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据说中国的幸福感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降低。事实上,我们可以得到日常生活中难以得到的一切。最初的过年渴望包括60年代的饭,80年代的小布,90后的甜糖果。在工作日,我们可以见面,用我们丰富的现在来实现我们以前的渴望。金钱的财富降低了我们的幸福感,不得不说是时代的倒退。但把这归因于进步是不合理的。进步是好事。归根结底,是我们越来越浮躁的心。我们想要什么,非常想要什么?只是我们曾经那么想要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只是我们缺乏对平凡的渴望。有人在评论里写了这么一段话。平时吃鲍鱼,过年也吃鲍鱼。把过年的味道和习俗破坏到底。什么是过年。是好几个月没见面的亲戚朋友互相问候互相关心。但现在都变得敷衍了事,网上的段子都很搞笑。也很现实。春节期间,我和亲戚们进行了一次问答。当时看到这个东西,心里就有些发冷。为什么过年了,人心变得如此?把别人的关心当成负担,我也承认,有时候他们太在意的话,真的让我们很无奈。让人觉得特别无聊。
但是逃避别人的关心,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我还是觉得有点受不了,我要好好品味这一年。亲戚的善意问题还是要回答的。这不是一件与你无关的事情,而是我们对你最基本的人文关怀和一种爱。我想知道你最近的情况,想知道你是否想担心你近期的手术,虽然他们真的改变不了什么。
用心感受新年。让我们真诚的走过这几年。让逝去的一年味道活下去。
年味高一作文14本来,在记忆中春节是这样的。
老屋里很是热闹,尽管没有各种霓虹灯点缀,但足够多的福字也是令老屋喜气洋洋,门前的竹竿挂满了鞭炮,孩子们在井口旁边玩耍。到了除夕上午,各路宗亲便从外地,从城里赶回来参加祭祖,没有礼炮,没有奏乐,只为了团聚。在我记忆中除夕或者过年的八九点钟,便会有各种杂技表演,但也许这只是我记得的很小一部分,其它都但淡忘了。
如今的我已然将要成人,我眼前所看到的已经不一样了。祭祖的人看不出比以往多,但他们神色匆匆,点燃香烛。长者引领晚辈三鞠躬,少了些纸钱,放了鞭炮。于是便走了,不复以往之香火袅绕,人声鼎沸。
除夕夜,人是团圆了,但吃完了团圆饭,人们便各自活动,大人们打扑克,孩子们奔向网络,以往家人围坐看春晚的日子不复存在。大年初一,传统上是要一起床就去拜年的,但是本该如此的我还是像机械般起床,过我的学习生活。我不禁在想:是年味淡了,还是我长大了?
或许年味根本没有淡,因为除了我看到的祭祖的简化、焰火的渐少,还有我看到的各种新奇的过年方式。人们开始习惯了过年旅游、过年学习、过年运动,牌桌上的人是越来越少了,电视前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从此来看,年味真的没有淡。我当初下结论说年味淡了,也许是我一时寂寞看到了片影便妄下结论。
的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年龄是大了不少。我已不如儿时天真,当时的我可以拿着鞭炮于各家各户间串门,在想点燃的时候点燃。现在的我如果这么做却一定被说幼稚。的确,我必须为这长大作出牺牲。但是如果仅从年龄上看我是长大了,如今我是高中生,压力令我身不由己,我无力去管得了传统这些东西。相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我也难体会其万里归家只为一聚的艰辛,我没有像他们一样的阅历,从心底认识到家的温暖,那么我其实是还没有长大的孩子,我只能在团圆之时感受到过年的温暖,却没有为之付出辛酸。
我一直有感于各种传统的变迁,但也不像老人般怀古伤今似的,过年对于我来说,我认识到的是传承的力量,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维系团结的力量,这是我无法否定的。仅仅从我的微薄阅历来看,年味没有淡,是我没有真正长大。
年味高一作文15在我看来,过年讲究的就是气氛,也就是年味。一家人团团圆圆,热热闹闹,便是有年味。
年三十的早上,父亲、弟弟、我三个人计划贴春联。父亲用面粉和水,放在火上熬一会儿,做成面粉糊,拿来胶带、春联、小刀、刷子,一切就准备就绪了。我和弟弟要将春联裁开,首先将其对折,使它变得整整齐齐。我让弟弟拿着对联的一角,我同时拿着另一角,再用小刀沿着折痕将其裁开,对联也就变成两半。我和弟弟一人一半,在对联的背面刷着面粉糊,我们一只手按着对联的一角,一只手拿着刷子。有时,面粉糊粘在手上,黏黏的;有时,对联正面的红色印在手上。不一会儿,手就脏兮兮的。像门楣这些地方,太高了,父亲够不到,他便搬来椅子,踩在椅子上,我从下方将已经刷好的春联递给他。也有些地方,不需要用面粉糊,便用胶带来粘。我先将胶带拉长,用小刀割成一段一段的,贴在弟弟的手背上,再由弟弟将胶带递给父亲。在这样的合作下,我们终于贴完了春联。
年三十的晚上,一家六口围着桌子,吃着团圆饭。团圆饭,自然是丰盛的,并且这些菜肴都有着美好的寓意,例如:肉丸子寓意着团团圆圆,鱼寓意着年年有余,年糕寓意着步步高升餐桌上,父亲替爷爷夹菜,叮嘱着让他多吃些。这时,老人的心中定是喜悦的。他笑着,眼角的皱纹加深了些,同时默默地点着头,就像一个小孩子。其实,这个年纪的爷爷也就是一个小孩子,他需要全家人的呵护与关心,我们应像珍惜宝物般珍惜爷爷,毕竟爷爷年岁已高,谁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有多久。父亲似乎很高兴,从柜台里取来酒杯和酒,一个人就喝起了酒,与母亲、奶奶她们嗑起了家常。那些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在此刻已化为飘渺,一切只随着心意。估计这是一年中最幸福的一顿饭了,每个家庭成员都在场,不似往常我上学,回不了家,父母工作,回不了家,一张桌子总是坐不齐全。
吃完晚饭,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着春晚,喝着刚泡好的茶。他们偶尔也会谈论着正在播放的那个节目,我则不时抢着红包。
在我看来,与家人一起过年就足够了,就有了年味。新年的钟声还未敲响,但我已感受到浓浓的年味了。
文档为doc格式